記者從豐臺規劃分局了解到北京市首個不設圍墻的公租房項目——郭公莊車輛段一期公共租賃住房項目,目前部分建筑已經結構封頂,今年年底有望迎來首批住戶。該項目也是本市在建的規模最大的全裝配式建造的公租房社區。
郭公莊項目位于豐臺區地鐵9號線郭公莊車輛段北側,建設用地面積約5.88公頃,由市保障性住房建設投資中心投資建設,中國建筑設計院有限公司設計。“設計方案堅持‘開放街區、組團圍合、混合功能’的設計理念,小區將不設置圍墻,為未來生活在這里的3000戶居民提供更有活力的生活模式。”豐臺規劃分局負責人介紹。為了實現由“封閉小區”向“小街區、窄馬路、密路網”的開放式街區的轉變,項目在南北出入口之間規劃了一條S形的綠化軸線,并在用地南側東西向規劃了一條商業步行街,形成一個“十”字形骨架的公共空間結構,將社區分成9個直接與城市道路相連通的開放小型街區,街區之間的道路、公共綠地、步行商業街形成開放的公共空間。這種設計模式有利于打破大規模高密度社區的封閉感,增加公租房人群與城市公共生活的聯系。
在“適度開放”的原則下,街區設計也注重圍合空間的建構。在每個街區內部,用兩到三棟住宅與居住公共服務設施圍合成院落,院落內均為人行空間,機動車安排在院落外的公共道路上行駛,實現了人車分流。每個院樓內部,還設有獨立的步行入口大門,進去之后是整個院樓的“公共門廳”,面積約100平方米,設有會客區、休息區、兒童活動區、洗衣房等功能區。“公共門廳”作為院樓的服務中心、管理中心和活動中心,增強了居民的歸屬感和安全感。為避免公租房社區變成“睡城”,提升社區活力,項目內還規劃設計了15%的商業、辦公,這些設施沿著南北向的十字形綠化軸線和東西向商業軸線布置,與每一個街區都緊密相連,不但能為社區提供良好的配套服務,還能為小微企業提供創業機會。開放式社區會不會人車混行,存在交通安全隱患?“這個項目實現了人車立體分流,機動車從汽車坡道直接進入地下車庫,步行人流在地面。”豐臺規劃分局負責人介紹,“社區內絕大部分道路除臨時機動車通行,如搬家、緊急救護和消防等外,平時只允許步行,這樣在地面形成了安全宜人的步行交通。”考慮到未來公租房住戶會以公交和地鐵出行為主,步行回家的線路就設在南北向S形綠色景觀軸線上,每個組團的步行出入口均與景觀軸線直接相連,能讓步行回家的人享受良好的公共景觀和步行環境。另據了解,在建造方式上,該項目的主體結構和內部裝修全部按照“裝配式建造方式”進行設計和建造。主體結構采用裝配式剪力墻結構(PC結構),預制構件的部位包括外墻、樓板、樓梯、陽臺和空調板,采用預制混凝土構件,預制率約35%至40%。內部裝修也是全裝配式。